我特別喜愛杜工部膾炙人口的佳句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間黃粱”,更羨慕老杜好友衛八處士款待故人的一片盛情。其實,我也有著與“剪春韭”有關的難忘經歷。 父早亡,家有一塊自留地,大伯種下兩畦韭菜。春暖花開,春韭生發,黃綠油嫩,煞是可人。春雨中,娘剪回一綹生機勃勃的韭菜,美味就跟著一起來了。 雞蛋炒春韭,透著鮮味,冒著香氣,用娘烙的地瓜煎餅卷上,一口氣兒我能吃上三個,感覺那鮮勁兒直往肚里拽舌頭,食欲大增。 娘還用春韭包韭菜雞蛋海米三鮮餡餃子。初春的頭刀韭菜特別有味道,娘將韭菜擇凈、洗好、控水后切碎,放到搪瓷盆里待用。用熱油快煎嫩雞蛋,用筷子攪碎晾涼后,倒在韭菜末上,撒入海米,倒入熟豆油,最后放入適量的鹽,用筷子拌勻。然后馬上搟面皮兒、包餃子,速度越快,韭菜滲出的水越少,口感便越新鮮。鍋里的水燒開后就煮餃子,剛出鍋的餃子鮮香撲鼻,即使不吃,看著也醉了。餃子皮兒透著餡兒的翠綠,個個都是藝術品。煮出的餃子要先敬天,再敬祖先,最后才輪到家人吃。韭菜的鮮味兒和著海米的鮮味兒,再加上雞蛋的油糯香、面皮兒的麥香,吃起來感覺美味和著口水一齊往肚里咽,那感覺才叫倍兒爽。 有時候,大伯笑瞇瞇地捋著山羊胡子來了,手里攥著剛剪的春韭。娘拿出她的看門絕技——烙韭菜盒子。制餡兒的過程和拌餃子餡一樣,關鍵是搟大面皮兒,將一半面皮兒攤上餡兒,然后對折,用另一半面皮兒將餡兒蓋上,再用碗扣出半圓形軌跡,將盒子封好。鍋熱了,少放點油,娘就開始烙韭菜盒子,烙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地翻個兒,以保證受熱均勻。烙好的盒子,瞅著像月牙兒,吃起來既解饞又過癮。 伯父一生勤勞耕田,無怨無悔地看顧我們母子。他曾動情地對我說:“我幫你娘養活你,不求任何回報。只要你好好學習,長大成材,我看著就高興!”我們母子也絕不是忘恩負義之人,無論家里有什么好吃的,娘總讓我給大伯送去一些,比如這春韭炒的雞蛋、包的餃子、烙的盒子……我們一律與大伯共享。 春日剪春韭,剪出生活的美好意象,剪出家人和睦溫馨的美好回憶。 >>>更多美文:情感日志
- Oct 17 Thu 2024 07:05
一個人的周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